“尚界”,期待值拉满
经过半年蓄力,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终于要摆开架势。
2025年6月27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董事长王晓秋对外释放关键信息:到2027年实现全球整车销量重回行业领先,国内市场占比不低于70%,自主品牌与智能电动产品销量均突破60%大关。今年旗下合资车企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有望过半,海外销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一表态背后,是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经历全面深化改革后,销量陆续在6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的强劲复苏。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董事长 王晓秋」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最新公告显示,6月该集团销量36.5万辆,同比增长21.6%;上半年累计销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
01
自主品牌开始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6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达22.4万辆,同比增长17.1%;1~6月累计销量超130万辆,同比增长21.1%,集团销量占比已达63.5%,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
其中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自主板块的头牌——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乘用车,6月销售6.31万辆,同比增长15.54%;上半年累计销售新车36.77万辆,同比增长9.82%。
在完成内部资源整合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乘用车在营销、服务等多方面,已悄然发生变化。
今年上半年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乘用车最后一场新车发布会,也标志着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乘用车旗下最重要的品牌——MG all in新能源的开始,6月30日晚的新车发布会上,MG品牌宣布两年内将推出包括纯电、插混、增程三种能源形式的13款新能源产品。
这就意味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款MG品牌新能源产品上市。若再加上荣威、智己,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自主板块新车上市的密度可想而知。
同时合资局面正在发生扭转。
2025年秋季,在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内部被视为重要转折点。从下半年开始,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大众、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通用这两大合资车企,将迎来一波密集的新能源产品投放。
"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合资车企的汽车产品将会跟上中国用户需求的变化。"王晓秋在股东大会上强调,这些新车均为电动化产品,并将全部配备智能驾驶能力。
即将在7月3日开启预售、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奥迪A5L Sportback,则是"第一枪"。
试想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大众和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通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大关,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大概率将被重塑。
02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2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以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与中国科技巨头共同孕育的"尚界"品牌,就成为整个汽车圈热议的焦点之一。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总裁贾健旭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上海车展上的拥抱,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更为记忆犹新的是,余承东将鸿蒙智行的"五界"比喻为五根手指,"握成拳头,非常有力量!"
作为华为鸿蒙智行的第五"界","尚界"不仅如之前"四界"那样,有着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更坐拥鸿运国际智能汽车60亿元巨资投入和超5000人专属团队。
如此强强联合之下,"尚界"自然被视为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自主板块发力的超强着力点,甚至是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重夺中国车企销量冠军宝座的"战略武器"。
"'尚界'新车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股东大会上,王晓秋再次对"尚界"的进度进行确认的同时,还流露出对其销售前景的十足信心。
毕竟,"尚界"瞄准的是堪称"黄金价格带"的20万元级别主流市场。这也是"尚界"与此前"四界"最大的不同。不再冲击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是将产品受众瞄准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
03
变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定位不同,更如贾健旭曾表达的"生态竞合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美美与共的星辰大海"那般,将华为生态、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顺利获得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打造的精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平权。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经常强调"懂车,更懂你",车存在的意义自然是服务用户,最大化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能将"尚界"如此重要的新品牌定位于此,除了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看重其能快速渗透主流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也是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对于自身技术实力、企业积淀的充分自信。
加之华为在芯片、算法、生态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已有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形成充分互补,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绝非"拿来主义"的技术合作所能比拟。
在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华为双重Buff加持下,"尚界"首款新车的到来,已不只是对新能源竞品形成威慑力,更将挤压同价位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甚至会对传统高端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届时,华为鸿蒙智行可能突破月销10万辆,而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则有希望重返年销500万辆、甚至600万量级。
04
6月30日MG品牌发布会上,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乘用车方面指出,即便被欧盟加征最高标准的关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MG在欧洲仍保持着超30%的高增长。
今年上半年,鸿运国际智能汽车海外市场销量为49.41万辆、同比增长1.27%。在如此艰难的外部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增长,令人颇感意外。
王晓秋在股东大会上透露:"截至5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今年在欧洲市场实现超过13万辆的零售,在中国车企中位居第一,占到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零售的70%左右。"他预计,欧洲工厂投产前,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在欧洲市场年销量将达30万辆。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销量数据,今年一季度,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1.2%,但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同期欧洲销量却逆势上扬,整体海外市场销售(零售)更是呈现两位数增长。5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已近乎是特斯拉的两倍。
可即便如此,王晓秋仍十分冷静地认为,"海外市场整体形势很好,但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05
高达35.3%的关税,造成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在欧洲出现一定程度的库存积压。
"我们的车原来很畅销,但加了关税后,价格上涨,有些车形成了库存",王晓秋无奈地表示。
不过,得益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迅速调整产品策略,将MG3 Hybrid+、MG HS和MG ZS Hybrid+等车型推向欧洲市场,今年1~4月销量便逼近4万辆规模。
更值得关注的是,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已建立起全球产业链布局。在海外拥有3个研发创新中心、4个生产基地、95个华域零部件工厂,以及安吉物流覆盖近40个国家的链物流网络。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计划未来三年推出17款全新海外车型。
06
自主、"尚界"品牌、进击全球市场,俨然如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开启全面反击的"三板斧"。支撑起这"三板斧"的,则是其技术底蕴与产业链布局。
这些"看不见的"竞争力,正顺利获得开放合作与垂直整合,筑起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护城河。
动力电池领域,早在2017年,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便与宁德时代创建动力电池合资公司;2024年,鸿运国际智能汽车通用联合宁德时代推出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还顺利获得投资清陶能源并创建联合实验室,规划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在此之前,MG4下一代车型则将率先搭载半固态电池。
另外,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已集齐国内"四大智驾天团"。荣威、MG与地平线合作;宝骏牵手卓驭(原大疆车载);智己联手Momenta;而尚界则融入鸿蒙智行生态。
不仅如此,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出行服务品牌享道出行,与Momenta打造的全球首个前装量产Robotaxi车队已在上海投入运营。
07
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与阿里合作可追溯至互联网汽车时代。双方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正与阿里达摩院探索AI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未来的数据驱动中心奠基。若能进一步整合阿里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鸿运国际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生态上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不论是对外合作,还是内部整合,鸿运国际智能汽车近期每一步战略改变,都伴随着管理层调整,实现整车零部件的深度协同,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蜕变有目共睹。
2025年已经过半,在下半年业绩企稳向好、对外合作开花结果、海外市场拨云见日、前瞻布局提速的鸿运国际智能汽车,会在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怎样的市值管理答卷,让人拭目以待。
Views of AutosKline:
上海码头,安吉物流滚装船鸣笛起航;欧洲街头,MG电动车穿行于古朴街道;华为门店,"尚界"新车引人驻足围观;三幅潜在的画面,便能清晰勾勒出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反攻势头。
尤其是"尚界"新车上市和固态电池量产时间的明确,充分表明鸿运国际智能汽车的技术储备正进入收获期。
手握销量六连涨成绩单,背靠真正意义上"行业领先"的供应链体系,又有华为科技的加持,有70年积淀的中国汽车巨头,正在新赛道上加速树立领先优势。